李国庆:坚持11年的创业故事 堂吉诃德式生存

2011-02-23 18:11  出处:PConline原创  作者:佚名   责任编辑:mayue 

李国庆的堂吉诃德式生存

  李国庆感谢这个由互联网开启的时代,为他带来了成就、财富、荣誉甚至爱情。与其他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者相比,他算得上一个异类,“口无遮拦”是他的标签,长久以来,他在资本的欲望与博弈中迂回,在国家出版政策的缝隙里腾挪。而与所有的创业家一样,他在用从家里借出来的5000元钱创业的过程中,经历的是一种超常的历练。如今,他已经46岁了,依然会感到焦虑。

  11年,足以打磨掉任何璀璨的光环;11年,也足以让这个46岁的男人露出真正的底色;

  11年,互联网太多昙花一现的公司抑或英雄来来走走;

  11年,他还站在这里,而人们却不愿意将“成功”的标签送给他。

  而“成功”和“认可”对于他重要吗?重要。毕竟,他坚持了11年。

  “我就是想出人头地”,李国庆说。说这话的时候,他给自己冲了一杯咖啡,在他的办公室里,可以看到东二环的汹涌的车流,也可以看到对面的东亚银行。

  李国庆,1964年的10月1日出生,“国庆”一直是当小名在叫,后来上学了也没变。他的大名“李增双”反而没用过。这个名字让他觉得很有压力,他认为这么俗的名字长大肯定没什么出息了。而有出息的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。

  北大学生会副主席的潦倒和200万债务

  19岁,李国庆考上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,在那里度过了4年,他用课本里的性格测试发现自己是个“成就动机”极其强烈人。他喜欢崔健的歌,因为仗义执言,当选为北大学生会副主席。那时的他年少张狂,当着老校长丁石孙的面,跟总务处长叫板。只因为总务长说宿舍电话坏了也不见得非要修好,因为学生们利用这个谈恋爱,李国庆就拍桌子,“你这个老昏庸,你的责任是让它畅通无阻,你管他是谈恋爱还是不谈恋爱?”

  他渴望入党,大四的时候成为预备党员,1988年7月1日毕业的时候还没转正。组织部的人和他谈完话后,他就哭了,觉得自己被党踢出了队伍。“这么多年,我考试从来不作弊,不随地吐痰,过马路都走人行横道,我就想当楷模。”

  大二下学期的时候,他曾策划写一部专著《中国社会改造之我见》。一年时间,著作完成,当时北大社会学系主任袁方教授和台湾社会学界的泰斗杨国枢教授,对他说:“你就做学术吧,我包你30岁成名成家。”从学术而起,李国庆开始对图书出版有了兴趣。

  大学快毕业的时候,他编译了一套丛书——《你我他丛书》,类似于《心灵鸡汤》这样的人生观读物,首印90万册,他用计算器算了下,大概可以赚64万——两辆奔驰的钱。书的首发在武汉,其中一本书的名字叫《乘9路车去天堂》。他不知道,在武汉,9路车是开往火葬厂的。结果,这本书只卖出去了1万册,他背上了200万的债务。很多债主就在他家楼下租房住下,怕他跑了。

  整个北大都知道这个事,学生会副主席潦倒了,一波一波的同情就这么朝李国庆涌来,有时候在食堂吃饭都不要钱,用北大的车队也不要钱。更多人劝他,这个钱你一辈子也还不起,你就出国吧!

  “我遇到贵人了”,李国庆回忆当时如是说。他有一个导师在社科院工作,跟彼时非常著名的企业家马胜利熟悉,于是他跟马胜利所熟悉的一个企业家借了10万。这笔钱很解渴,每个债主都撒点,然后,他就等着翻牌的机会。

  他很精明,是一个天生的商人。他想组织一次全国性的读书征文大赛,从而让新华书店这样的机构去推荐这套书,他给有关部门写信、见领导,活动竟然被他做成了,而且势造得很大。总工会、团中央、妇联、总政文化部都发文推荐他的书,积压的书全部卖光了——他的9路车终于驶向了天堂。

  “垃圾堆”上的艰难创业

  毕业后,李国庆去了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。“当时我觉得搞研究,好像也有机会出人头地,所以我就想去做研究;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,要做‘影响中国的100人’。”

  他在那里呆了5年,他的调查报告有些也被引用给了国务院领导,但他发现:“想通过政策研究达到参政,距离太远;做智囊研究改变社会,速度太慢。”

  有个老领导对李国庆说,“搞研究要耐得住寂寞,要你寂寞15年,你忍得住吗?”他说:“杨先生(杨国枢)说我30岁就能成名成家,还忍得住,说35还不能成名成家,我忍不住。”他不想像院里的老同志一样,等到垂垂老矣才功成名就,他不想有那样的人生。

  于是,这位中南海的“翰林”、政策研究室的小青年、王岐山的下属,选择了离开。为了出人头地,他调整了目标——“要成为中国富人里面的100人。”

  而也是在这期间,李国庆也有机会对中国出版行业有了真正的理解,工作之余,他参加了不少丛书的编纂工作,开始对这个行业的有了更深的理解,再加上他深厚的“图书情结”,很自然,他下海创办的 “北京科文经贸总公司”的主业正是经营图书。

  1991年,时还不允许有私人公司——叫集体公司挂靠,租一个牌牌,租一个公章,给人交管理费。当时他一分钱没有,他就跟父母借了5000块钱,在小西天租了一个总参的地下室——创业了。公司请了两拨人,一拨是出版社的离退休老同志,一拨是社会待业青年,凑了一个编辑部,办杂志、出书,那时候也没有风险投资。心疼弟弟的姐姐过来帮忙料理零碎杂务——情景好像王朔笔下的3T公司。

  “你有那么多关系,不倒腾地产,不倒腾金融,倒腾书干什么?”很多人这么问李国庆。在地下室,晚上7点人们都走了,散了,他觉得自己就像坐在一口井里,面对一堆稿子,还有很多图书的退货,6个月还没回款,还有盗版书,还有很多人的怀疑……

  更惨痛的是,他当时的女友被评为北京小姐,和名人出入大场面,而他创办的图书公司还在地下室,她当时认为李国庆是“在垃圾堆上跳舞”,离他而去。

  一度,李国庆的心理落差特别大。有的同学都升为处长了,有的开着皇冠丰田,有一次他去中南海见朋友,开着一台微面,有同学说他,你怎么就开这么个车?他们不相信,一个北大的风云人物怎么能混到这个份儿上,有人开始劝他改行。不过,李国庆对于图书的热爱从来没有减少一丝一毫。直到今天,熟悉他的人会说:无论当当的经营业务有多广泛,但他绝对不会牺牲在书店上的发展。不过,改变的确也迫在眉睫。

  始于爱情的人生转折

  1995年,李国庆为了寻找发展机会去了美国。他拉着廉价的拉杆箱,里面是一箱子要卖版权的样书,游走于兰登书屋、麦格罗西尔这些美国的顶级出版机构,很多都是《华盛顿邮报》的总编给他介绍的关系。他拉着沉重的箱子,走路飞快,轱辘都冒起了烟,每个大厦都是40层,狭窄的街巷,纽约街头,他觉得自己这一辈子也翻腾不出来了。此外,他还去拜会了一些美国的顶级富豪,不卖书了就当美国某公司的驻华经理,回国后他的生活将成为另外一种模式——在五星级大酒店里办公、有个秘书、出入的都是高级场所……

  在一个开着空调,生着壁炉的屋子里,他见到了索罗门公司的CEO、NBA总裁、哥伦比亚大学的校长……而他们给这个中国年轻人的建议是:中国正在发生巨变,你应该坚持创业。

  这句话多少帮助了李国庆,他没有成为“买办”,但他赢得了投资。回国后,他的公司有了一个时髦的称谓——中外合资。

  那次去美国,他还有一个人生中最重要的收获,就是认识了俞渝。认识几个月的他们——闪婚了。在遇见俞渝之前,他7年交了6个女朋友,“我喜欢的都是才女”李国庆说,显然,俞渝身上有最吸引他的才华和品质。

  当时的俞渝MBA毕业,在华尔街有着非常体面的工作,她为了他辞职回国。在后来的采访中,俞渝如此解释了当初的决定:“理由很简单,因为结婚了,我要以丈夫为中心,辅佐他的事业,为他生孩子。”而他们的事业也正是紧随着这份爱情诞生的。

  互联网泡沫破灭前夜的创业

  1995年7月的一天,当时仍然在纽约的俞渝与朋友一起吃饭。这位朋友对她说:“现在出了一个新玩意儿,叫亚马逊网上书店。创办人就是住在81街的杰弗逊?贝佐斯。”当时她住在77街,对杰弗逊是知道一些的。她开始尝试在亚马逊买书,在嫁给李国庆之前,她从未想过,自己会做中国的网上书店。

  一次在图书大厦的购书经历,直接萌发了这对夫妻做网上书店的念头——人潮涌动、检索不清的体验实在让人沮丧。他们选择了“当当”这个充满卡通味儿的名字,然后分工配合,李国庆解决网上书店数据库,俞渝负责搭建团队、寻找资金。她依靠自己的人脉,第一轮拿到了IDG、软银和几个大牌风险投资的680万美金。1999年,正值互联网泡沫飞涨,与很多公司动辄几千万美金的融资规模相比,680万并不算多,李国庆的算盘是,“我们的创业股占得低,我们宁可少拿。”

  “品种多、低价、方便”是当当网一开始就种下的基因。李国庆最听不得别人的价格比当当低,“听了马上就会拍桌子”。在这一点,直到现在他依然会向对手喊出:谁和我打价格战,谁就将受到报复性的打击。

  偶尔,这对创业夫妻观点不和的时候也会吵架,但大事上却非常一致地自动站在一起。

  世纪之交互联网那段血雨腥风的日子在李国庆看来有种荒谬的喜感,“我们住在亚运村的一个公寓,周末,睡懒觉,投资人9点到了,等我们到10点,在永和豆浆店,做了一个电脑评定,说我们烧钱太慢,让我们赶紧打广告,我说680万美金不是很快就烧完了吗?”投资人回答,“一年必须烧完,你再融个2、3千万,你当当的市值就1亿美金了。”

  在李国庆的思维里,什么都没做,公司怎么就可能值1亿美金?他问俞渝,得到的答案是:“听他们的?他们懂什么华尔街!半年变一风向,这680万咱们就得留着,谁说到时还能再融来2、3千万。”半年后,即2000年4月,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,8月传到中国,互联网一片风声鹤唳,吓得谁也不敢再投资了。而与当当同期的国内300多家电子商务网站,几乎一夜之间全部消失了。

  企业家创业起家的能力是最重要的,如果不控股,自己随时都有可能被董事会开掉。

  2001年,互联网寒冬继续,当当网当时的高管几乎走光,只剩下李国庆和俞渝。而这时,李国庆更亲眼目睹了无数IT创业家被资本逼“下课”的无奈:王志东出走新浪、王骏涛被迫离开8848……这让他明白了一个真相:企业家创业起家的能力是最重要的,如果不控股,自己随时都有可能被董事会开掉。

  他想拿回控股权,但“由于董事会两位股东在创业股权上对我的误导和无赖作为,我只好选择辞职,尽管我的选择会令大家不安,但我对他们讲:如果我不拿回股权,我将创办的新的电子商务公司!”2003年10月28日,时任当当网联合总裁的李国庆给包括张醒生、吴鹰、周鸿祎、曾强、丁健在内的一群人群发了一封邮件,表示自己即将辞职。李国庆甚至给新公司起名叫“丁丁网”。不过,新公司没诞生,投资人妥协了。

  2004年,亚马逊跟李国庆来谈收购——1.5亿美金,一个很有诱惑力的数字,增任新浪董事长的汪延对李国庆说,“你们怎么那么傻啊,1.5亿啊,你们占50%,赶紧卖吧!”

  谈判一开始就陷入僵局,亚马逊要求占公司70%甚至100%的股份,但李国庆和俞渝的底线是20-25%。最后,这对夫妻拒绝了亚马逊的收购。

  被当当拒绝后,亚马逊转向了当当网的竞争对手卓越,并在2004年8月以7500多万美金的价格收购了后者,至今卓越仍是当当最大的竞争对手,而这次出售也被卓越创始人雷军认为是他最为成功的出售之一。

  “我放弃了很多套现和变现的机会,别人说我傻是因为我干了物流,认为我赚不到钱,就是一个搬运工,其实我知道这是互联网的云计算引发的商业革命。”

  十多年的时间,李国庆和俞渝一直戴着10年前就有的帽子——“最大的中文网上书城”,被马云调侃为“傻干的夫妻俩”。李国庆回应,“我放弃了很多套现和变现的机会,别人说我傻是因为我干了物流,认为我赚不到钱,就是一个搬运工。其实我知道这是互联网的云计算引发的商业革命””

  搬运工听起来似乎和互联网毫无关系,但事实上对于当当网而言,物流是他们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,订单下得再多、再快,也需要一个物流配送系统来最终实现网络销售的便利于快捷。

  从2005年起,当当网经营的图书已经超过了20万种,此外还有海量的DVD、CD、软件、电子产品等等,是经营产品种类最多的网上零售公司。而当时各大城市的交通拥堵已经开始让人挠头,如何控制同城物流的成本,又能在第一时间将货物送达呢?这对于当当来说是一个难题。这时候,李国庆的“草根智慧”再次发挥了作用——他想到了自行车。于是,当当网开始与很多城市的自行车快递公司展开合作。

  更让人叫绝的是,随后这些快递员就发展出了一套“自行车地铁”结合的快速物流系统,第一个快递员拿到商品后,骑车去附近的地铁站,直接交个负责地铁运送的同事——这个人甚至不用一整天出站,抵达之后再递给对接自行车快递员。于是这套系统帮助当当在北京实现了急件4小时到货的效率。

  这种方式带来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快递员负责收款,再由快递公司汇总转交当当,对此,《商业周刊》以“当当网的自行车大军”为题报道了这件事——从某些方面看,对于当当而言,这套系统要比信用卡更加实用。俞渝在采访中说:“这个支付体系不但运作起来比较实用,还且还不必向银行支付因使用信用卡付款而带来的手续费。”通常,这笔手续费为交易额的0.3%到0.4%。而这段时间,也是当当开始飞速发展的一个转折点。用俞渝的话说就是:“几年前,我们还是个‘婴儿’,如今,我们已经学会走路了。这里要十分感谢那些‘自行车男孩’。”

  10多年的压抑随着最后的回车和即将敲响的上市钟声,而变成了从胸口移走的石头。

  2010年12月8日,当当网在纽交所上市了。

  上市后的第二天,李国庆和俞渝漫步纽约街头,走到俞渝曾经办公的洛克菲勒中心,又走到了兰登书屋,他想起1995年,自己拉着拉杆箱,一站赶一站,一个社赶一个社的日子。

  “那时候觉得自己特别渺小。真的,我就想,如果没有中国经济的发展,我们这一代人是不会有今天的”。

  在纽约街头这种物是人非的疏离感还未消失,李国庆便遭遇了来自国内的“嘲笑”。起因,是他在上市前三天发的一条微博:

  “当我作为成功人士站在纽约,真为大陆崛起自豪。我在结婚前有过几任女友,不是同时,相差半年多。那是出国热的年代,每任都出国了,每次机场告别,我们相拥哭泣,但我都拍着对方后背说:不是我们不爱,是大陆太落后,那里能带给你更精彩的人生。不是个人悲剧是民族啊。以至我的老司机一见我恋爱就说:这回别被骗了”。

  发完这条微博,李国庆哭了,10多年的压抑随着最后的回车和即将敲响的上市钟声,而变成了从胸口移走的石头。但他没想到,这条微博引发了半数以上的负面评论。有人说,这人是谁啊?他算什么成功人士?暴发户!

  这个堂吉诃德生存式的人物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,他给自己的微博打的标签是:口无遮拦,多有得罪,请海涵。

  他的朋友写微博支持他,说:本来是一个挺好的事,有奋斗、有艰辛、有爱情、有成功……但他用140个字的时候就没有表达清楚。

  李国庆似乎也找到了原因,“很多人觉得我好像突然牛了,突然狂妄了,其实他们根本就不了解我。”

  李国庆也有自己的苦恼。上市前,他敢跟出版总署的领导拍桌子,为这个行业仗义执言;“但现在再拍桌子,人家就会觉得你在耍大牌——人阔脸就变。”

  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,对于成就动机很强的李国庆来说,似乎晚了些。当有人质疑他这循规蹈矩的模范人生时,他内心透漏出来的却是些许自卑:“我知道,你可能看不起这样的人生”。

  俞渝经常会望着李国庆一脸的困惑表情,对他说,“你这样的人怎么会成功?”

  有投资人跟俞渝说:“你老公脾气是不好,对我们不尊重,但是真懂生意。”后来还有一个投资人对李国庆说:“你改改多好!”李国庆说:“如果让他(投资人)挣了钱,再让他高兴,我说我哪有工夫赔你们打高尔夫?”

  他告诉记者,他现在依然做着这样的梦,一个月做一回考试的梦;以前做的梦是总被人追杀,从这个两个梦境里,或许可以窥见,这个活得像堂吉诃德式的人物,被公众知道的优秀和不被公众知道的优秀背后,内心也有着一份焦虑。

  在朝阳公园迷笛音乐节上,李国庆看见崔健,他还戴着绣着红五星的帽子,但挡不住白发,他觉得他站在台上有些单薄,但当他的歌声在朝阳公园上空飘荡的时候,他知道他们都没老。有时候,他走在上班的路上,在天桥看到职业乞丐,他会过去握下他们的手,心里说,“我们都在努力,都会有希望”。然后,放下5元、10元或者50元的纸币……

键盘也能翻页,试试“← →”键